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劉倩雯
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托委門戶網站正式開通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
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建設并運營的綜合在線服務平臺,設置惠企政策直達、發展形勢及監測評估、訴求和建議、民間投資發展、融資對接合作、學習培訓、經驗交流等7個一級欄目,集中展示宣傳涉民營經濟政策和信息,集成項目推介、銀企對接、問題收集與解決等功能作用。
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設置的惠企政策直達欄目中詳細分類出投資促進、金融服務、財政支持、減稅降費、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創業扶持、鄉村振興、人才政策、外資外貿、監督管理、其他合計13個類別,同時針對主體類型也做了詳細分類。
民營企業可通過平臺了解最新的惠企政策。推動提高內貿險產品的供給水平和服務質量,營造鼓勵保險機構承保和貿易企業投保的政策環境。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七部門聯合對外發布《關于發揮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作用 助力提高內外貿一體化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大對重點行業企業內貿險服務力度,豐富內貿險產品和制度供給。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以下簡稱內貿險)能夠分散企業貿易風險、降低市場流通成本。《意見》提出大力支持符合國家戰略導向,有利于配套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商品分銷體系建設等相關企業,以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保內貿險。大力支持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的企業投保內貿險。
民營企業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重要力量。2012年至2022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8萬家增長至35.9萬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0.9%。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重視創新研發,技術水平和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在人工智能、5G通信、云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不斷突破,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領域表現突出,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為更好服務民營企業,民營經濟政策一點通設置有科技創新欄目,從各部委網站搜索最新的政策信息綜合到平臺上。12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的《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解讀;12月19日,國家中醫藥局網站發布的《中醫醫院信息與數字化建設規范(2024版)》解讀;12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等等。
提升民營經濟服務質效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作用,推動涉企資金直達快享。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設置惠民間投資發展、融資對接合作欄目,集成項目推介、銀企對接、問題收集與解決等功能作用。
其中,民間投資發展鏈接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截至12月22日,全國正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7708個、總投資額6.95萬億。企業通過平臺課完成投資審批、查詢PPP項目信息系統、基礎設施REITs等。
融資對接合作欄目鏈接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企業可以直接通過該平臺在金融產品超市選擇適合自己的信貸產品。金融產品超市設置有綜合信易貸、惠農信易貸、科創信易貸、公共資源交易信易貸、水電氣費信易貸、國擔信易貸、外貿信易貸。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多層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機制。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后,將進一步暢通與民營企業溝通渠道,更加高效實現問題收集—辦理—反饋—跟蹤回訪的閉環流程,不斷提升民營經濟服務質效。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不斷優化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認真聽取意見建議,扎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問題,著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ZB